重庆市南岸区长江初级中学,始建1961年,前身为铜元局街道民办中学,校址在铜元局大田坝。1962年秋,被国营长江电工厂接管,更名为长江电工厂附属民办中学,有初中学生244人,教职员工20人。1964年9月,更名为国营长江电工厂子弟中学,并迁入南坪长江村新建校舍。1965年调整社会分工,学校移交重庆市教育局管理,1971年11月,国营长江电工厂又将学校接收回厂。1974年,在城市普及高中教育的方针指引下试办高中,同年秋招收本校初中毕业生200人。在此期间学校征得原南坪人民公社工人塘生产队土地,新建起一栋五层楼附带一个可容纳100余人的阶梯教室的综合大楼。1979—1980年,又征得工人塘生产队9.9亩荒坡地扩建操场,新建成一个有100米直道、230米环形跑道,在当时南岸区境内普通中学首屈一指的运动场。1981年,试办职业高中机械专业班1个,招收初中毕业生39人。1974—1985年,学校在校初、高中学生(含职高学生),多时995人,少时533人,毕业初中生共1907人,毕业普高生1067人,毕业职业高中生114人。教职员工多时87人,少时51人。1993年秋,职高新增设计算机应用和汽车维修两个专业,各招收1个班学生。1994年学校通过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并获重庆市二等奖。1997年6月,工厂将学校与厂子弟小学合并,更名为国营长江电工厂子弟学校。两校合并,班级数扩至41个,有高中学生77人,初中学生562人,小学生708人,教职工142人。并校初期,中、小学仍在各自原校舍上课。1998年,长江电工厂将位于南坪长江村原子弟中学28.9亩土地出卖,同时在比邻原子弟小学旁的铜元局劳光广场一侧新建一栋教学楼,以安置中学。同年秋,学校停止招收职业高中新生,1999年又停止招收普高新生,2000年6月,学校普、职高一批学生毕业后,高中停办。2001年秋,中学部迁入劳光广场新建教学楼与小学部同在一个校园。2006年1月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4号)精神,学校整体成建制移交南岸区人民政府,2007年更名为重庆市南岸区长江初级中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学校组建学生女子篮球队,1983年代表南岸区参加重庆市业余体校篮球比赛获女子乙组名,1985年参加重庆市中学生“钢花杯、三好杯”篮球运动会获女子组第三名。1991年成立“‘双环’射击队”多次代表南岸区参加省、市比赛,并获得好成绩。2005年组建了女子鼓乐队,并在学生中开展女子鼓乐、女子形体、男子篮球训练,形成了特色。1998年承担了德育科研子课题《中小学生国情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研究》,2002年承担了教育科研子课题《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研究》,2003年承担了德育科研子课题《小学生自主法纪教育方法与实效性研究》,均顺利结题。1974—2005年间,毕业小学生4836人,毕业初中学生4444人,毕业普高学生1395人,毕业职高学生665人。同时还逐步形成了自已的办学思路和模式,确立了“以人为本教有特色,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校训)、“团结务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博识善导”的教风,以及“砺志求真,探索进取”的学风。 国营长江电工厂子弟中学历任校长:姚俊烈(1961—1962时任铜元局镇人委主任兼校长);周绪良(1962—1965国营长江电工厂教育科科长兼管);陈金伦(1965—1978);谭心学(1978—1980);廖先崇(1980—1986);任太琳(1986—1993);王声线(1993—1997)。历任书记:戴广生(国营长江电工厂教育科支部书记代管学校党的工作);柯德和(1965—1975);谢礼仁(1975—1982);朱祥光(1982—1986);王声线(1986—1997)。 国营长江电工厂子弟小学历任校长:谭心学(1960—1972);付以淑(1983—1987);汪严庆(1987—1988);鄢克明(1988—1990);张远利(1990—1994);甘庆林(1994—1997)。历任书记:周开德(1967—1982);刘朝凤(1983—1987);李正昌(1987—1990);鄢克明(1990—1991);周民政(1991—1993)甘庆林(1993—1997)。 国营长江电工厂子弟学校历任校长:王声线(1997—1998);简天云(1998—1999);孙立琳(1999.3—1999.6);朱祥光(1999—2001);孙立琳(2001—2007)。历任书记:王声线(1997—1998);王左民(1998—1999);简天云(1999.3—1999.6);孙立琳(1999—2001);杜晓琪(2001—2007)。